三、竹蓀的栽培技術
1、壓塊栽培
是將培養(yǎng)好的竹蓀栽培種從瓶或袋中挖出,壓制成菌塊,進行覆土栽培的方法。特點是出菇早而集中,從而栽培用期也短,但用種量較大。
(1)挖瓶壓塊。在成都地區(qū)挖瓶壓塊時間可在上半年的4-5月份。將剛長滿的竹蓀栽培種。從瓶(袋)中挖出,用木框(規(guī)格40×40×12公分,即與香菇壓塊用木框相同。使用前用5%石灰水或5‰的高錳酸鉀溶液擦洗過。)做成四周較中部稍薄點的栽培塊,每塊用種約12瓶。注意不要壓得太緊,以免過于損傷菌絲體。
(2)菌絲體愈合。壓塊成型后,去掉木框,先蓋l張消毒干報紙,將菌塊放在經(jīng)消毒后的薄膜上,并包裹好,茵塊之間相距4-5公分,置于床架上,保濕培養(yǎng)約15-20天,菌絲體重新愈合。
(3)覆土。待菌絲愈合后,在菌塊上面蓋l-2公分厚葉的竹葉,繼續(xù)培養(yǎng)5-10天,菌絲布滿葉層80%以上時,及時覆蓋泥土2-4公分厚。
(4)管理。主要通過調節(jié)基物、覆土層含水量、菇房內(nèi)的溫度、空氣溫度、通風和光照條件等來滿足竹蓀生長發(fā)育所需的最適條件,達到高產(chǎn)穩(wěn)產(chǎn)。一般地,在覆土后空氣相對溫度80%,氣溫16-20℃,光照3-105lux條件下,約1-2個月(最早的24天左右),后張始現(xiàn)蕾。
①水分管理。覆土層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0-30%。若土壤含水量過大,則菌絲會因徒長大量地爬于土層表面,面在土層中分化形成原基,菌蕾數(shù)目少,達不到產(chǎn)高的目的。菇房內(nèi)空氣相對略濕度保持在80%左右。茵蕾生長階段空氣相對溫度提高到85-90%否則,空氣量度太低,土層水分易散失。溫度太高則易引起雜菌繁殖,尤其是粘菌。澆水時噴頭應向上,以避免沖傷上蕾。
②溫度控制。遇高溫時,通過張起門窗而降低溫度,以免熱列菇蕾。低溫時,要緊閉門窗,有條件的可裝上加溫裝置,提高菇房溫度,以防凍死菇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