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南星別名南星、白南星,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以球狀塊莖供藥用,味苦、辛,性溫,有散風(fēng)化痰、解痙除攣、散結(jié)消腫的功能。主治中風(fēng)、半身不遂、口眼歪斜、痰涎上壁、破傷風(fēng)、肢體強直、抽搐等癥。天南星以球狀塊莖供藥用,其栽培多以塊莖繁殖為主,于當(dāng)年秋季采挖的中小塊莖作種栽,在第二年的春季當(dāng)溫度上升到5℃左右時進行栽種,田間管理主要是追肥、灌水排水、摘除花苔和病蟲害防治等。
天南星為多年生草本,株高 40-90公分,塊墓扁球形,外皮黃褐色。葉1片從塊望頂端生出,葉柄圓柱形,肉質(zhì),直立如莖狀,下部成鞘,基部包有綠白色或散生污紫色斑點的透明膜質(zhì)長鞘。葉片輻射狀全裂成7-23片,集于葉柄頂端向四方輻射如傘狀。裂片技外形,先端多呈芒狀而柔弱,全綠光滑無毛。肉穗花序,包子鞘狀大苞片內(nèi),花序梗先端呈長尾狀,伸出苞片外面。雌雄異株。漿果卵圓形,紅色?;ㄆ?-6月,果期7-8月。
天南星栽培技術(shù)
天南星喜濕潤、疏松、肥沃的土壤和環(huán)境,天南星喜水肥,其塊莖不耐凍,但由種于萌發(fā)的當(dāng)年實生苗,第1年幼苗只生三片小葉,第2、3年后小葉片數(shù)逐次增多,且較能耐寒。人工栽培宜與高稈作物間作,或選擇有蔭蔽的林下、林綠、山谷較陰濕的環(huán)境。土壤以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黃砂士為好。凡低洼、排水不良的地塊不宜種植。
一、天南星繁殖方法
采用塊莖繁殖為主,亦可種子繁殖。
1、塊莖繁殖:9-10月收獲天南星塊莖后,選擇生長健壯、完整無損、無病蟲害的中、小塊莖,晾干后置地窖內(nèi)貯藏作種栽。挖容深1.5米左右,大小視種栽多少而定,窖內(nèi)溫度保持在5-10度左右為宜。低于5℃,種栽易受凍害。高于10度,則容易提早發(fā)芽。一般于翌年春季取出栽種。亦可于封凍前進行秋栽。春栽,于3月下旬至岑月上旬,在整好的畦面上,按行距20-25公分,株距14-16公分挖穴,穴深4-6公分。然后,將芽頭向上,放入穴內(nèi),每穴1塊。栽后覆蓋土雜肥和細士,若干旱澆1次透水。約半個月左右即可出苗。大塊莖作種栽,可以縱切兩半或數(shù)塊,只要每塊有1個健壯的芽頭,都能作種栽用。但切后要及時將傷口拌以草木灰,避免腐爛。塊莖切后種植的小塊莖,覆土要淺。大塊莖它深,每畝需大種栽45千克左右,小種栽20千克左右。